:“冬月初一烧王船”漳州开发区举办民俗活动祈福
2012年12月14日 时间:昨天下午3点30分至5点50分左右
地点: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
石坑社区里,有个传统,那就是四年一度的“送王船”祭海祈福。
这送王船,环节还不少,有“请王”、“造王船”、“王船游境”和“烧王船”四大块,从农历九月初一的“请王”,到农历十一月初一的“烧王船”,整整两个月。
这不,下午的“烧王船”,把“送王船”推向了高潮:“做师公”摇橹、鳖虾鱿鳗当祭品供奉、已婚女身着黑裙、粉裙绵延一公里扫香……
摇橹
这可不是双人表演,而是教水手怎么驾船
下午,石坑社区保泉宫前的空地,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,“烧王船”正在这里举行“做师公”仪式。
一名身穿蓝袍、头戴黑帽的理事,向前与师公一道握住一根木棍,木棍一会儿靠近师公,一会儿又被抢到理事胸前,太用力,两人不住移动脚下的位置,从王船前,跑到了人群边,卖力的表演,让围观的人发出一片叫好声。
“这可不是表演,这是在摇橹给王船上的水手看。”保泉宫理事会会长陈元财说,原来,因为王船要出海,船上就得有水手,而为了保证王船能平安,在“做师公”的仪式上,就必须由师公和理事们一道,摇橹给王船上的水手看。教他们如何驾船,保证王爷公的安全。
保泉宫造的王船,也很结实,以木头为主,“因为要出海”,王船还配有小小的交通船,“因为王船太大,要靠岸,补充食水,就得用小船”。
彩裙
绵延一公里,已婚女身着黑裙、粉裙,扫香路
在做师公仪式结束后,就由会长“掷杯”询问王爷公,是否可以启程了,得到“笑杯”即肯定的答案后,王船就准备带着王爷们出行了。炮车在前面开路,锣鼓、西乐、腰鼓、扇子等周边村庄的表演队伍也来了。
在绵延一公里的队伍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群穿着黑色、粉色裙子,手里拿着扫帚,比划着扫路动作的妇女们了。
原来,这是“扫香路”,村里的老人介绍,在王爷公和王船出行前,必须先把路面打扫干净,这就是“扫香路”。而参加扫香路的人,必须是本村的家庭妇女,已经当奶奶的人,就穿黑裙子,还没当奶奶的,则穿粉色裙子。
祭品
浓浓“海”味,鳖虾鱿鳗满桌
王船对面,供奉着请来的王爷们,除了本地的池王爷外,还有农历九月初一就被请来的其他王爷,还有三十六进士,七十二兵将。
王爷面前,两排贡桌上,左边是鱿鱼、煮熟的鲜虾、螃蟹、海鳗、竹荪,还有活的海龟,右边是海带、香菇、各种罐头、饼干、水果,纷纷扎成宝塔形状,塔尖再以百合、康乃馨等各色鲜花装饰。周围还有“兵勇”看守。
供奉的祭品有十二荤十二素,总共24种48碗。
原来,从农历九月初一将王爷请来后,全村的人就以户为单位,全村轮流,一天4户,两户供奉王船,两户供奉王爷们,保证香火不灭,供品不断。
普及一下
海边信仰池王爷
保泉宫供奉的正神是“池王爷”。相传,池王爷,名然,字逢春,又名德诚,原籍南京。明万历三年(公元1575年)武进士及第。池为人耿直,居官清正,常怀治国安民、扶危济困之志。一日,在赴任漳州道台途经同安马巷村遇见两使者,自称奉御旨往漳州播撒瘟药,减人口。道台自忖,刚要上任,漳民即灾殃,不如以一己之身代漳郡万生灵。即设计智取瘟药自服,遂即化身于马巷,玉皇大帝感其爱民之德,故赦封为“代天巡狩”,入住马巷之威庙为正神。
石坑社区的居民是从同安、惠安等地迁移至此的,靠讨海、打石为生,300多年前,开始供奉池王爷。
漳州民俗专家郑惠聪介绍,台湾信奉池王爷的人很多,他们认为池王爷就是郑王爷,因为池、郑的闽南语发音相似。在漳州,讨海的人信奉妈祖的比较多。也有几个地方,是信奉池王爷的。不过,民间关于池王爷的传说可能有误,道台是清朝的官职,不是明朝的,而比较普遍的传说是玉皇大帝派下36姓王爷,管制民间。
相关资讯
- ·漳州-龙文区文化中心预计年底竣2016/9/1
- ·龙文教育举办“学龙杯”颁奖典礼2016/9/1
- ·漳州一中龙文校区揭牌2016/9/1
- ·漳州龙文区法院文化建设有实效2016/9/1
- ·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创意基地落户漳2016/9/1
- ·全力推进确保完美收官 漳州市领2016/9/1
- ·漳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2013/5/7
- ·龙文区属国有企业9个岗位迎182013/5/7
- ·龙文区公务员局开展系列读书活动2013/4/29
- ·:“冬月初一烧王船”漳州开发区2012/12/16